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¥注册网址

图片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

重庆市大力推进STEM教育

2025-11-04 来源: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收藏

  重庆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百利宫赌场平台: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,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,以市域全面实施STEM教育为突破口,推动基础教育育人方式变革,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、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。

  筑牢组织根基,夯实STEM教育建设保障力。完善系统设计。印发《百利宫赌场平台:实施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》,建立“课程跨界融合、师资跨类建设、教研跨层联动、质量跨维评价、资源跨行协同”一体化推进机制;成立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、STEM教育研究中心和学生科学教育发展中心“一院两中心”,形成教研指导、科学研究与活动组织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。夯实基础建设。坚持以实践驱动为核心,统筹推进STEM教育实验室建设,打造集物理空间建设、课程资源开发、教学实施、教学评价、师资培养、示范引领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场域,营造更具包容性的STEM育人环境。强化资金保障。坚持“抓点示范、以点带面、整体推进”的总体思路,聚焦STEM教育核心要素,以项目制为抓手,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20个项目评选工作,市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,同时鼓励支持区县和项目单位配套资金,为构建体系完善、覆盖广泛的STEM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推动课程创新,筑牢STEM教育建设支撑力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。立足“面向全体、个性发展、突出拔尖”育人理念,构建“面向全体学生的塔基通识课、个性特长学生的塔身专业课、拔尖学生的塔尖创新课”课程体系,研发《水科技与健康》等特色课程585门,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免费开放。创新课程实施模式。建立“小学微课题研究、初中小课题研究、高中专项课题研究”三层进阶学习机制,系统整合课堂、课后、周末与假期四类学习时间推进项目化研究,推动试点小学融合STEM教学,构建“AI科创”课程体系,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最佳实践项目,形成良好示范效应。全面提升课程质量。制定并实施《STEM跨学科课程开发指南》,明确“真实问题导入—学科知识拆解—工程项目实践—社会价值反思”四步课程设计流程,建立健全“年度案例评选—优秀课例标准化—区域共享应用”三级课程更新机制,累计征集中小学STEM教学优秀案例500个,出版《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优秀案例》,持续推动全市STEM教育整体提质。

  加快师资培养,提升STEM教育建设澳门百利宫官网力。优化师资结构。建立健全“三个一批”建设机制,即遴选一批高校专家、教研员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,培养一批市级骨干教师,引进一批“国优计划”高水平STEM教师;推行“高校导师驻校制”和“企业工程师双聘制”,形成“理论导师”“实践导师”双师指导模式,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养“雏鹰计划”“英才计划”,累计选聘283位教授担任导师,遴选推荐41名教研员和123名种子教师,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。精准开展培训。坚持“目标导向、按需施训、精准赋能”原则,单设“数字赋能教师发展”专项培训类别,年度培训STEM专任教师1000人;将“普通高中工程教育教师”“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师”列入市级教师培训计划,年培训规模稳定在500人。营造学术生态。依托STEM教育实验室,构建“多层次、多维度、分阶段”的学术交流体系,年均开展学术交流20次,通过片区推进、经验交流、教学研讨和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,深入推进STEM教育理念、育人价值和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,形成良好的教研生态。

  整合多方资源,汇聚STEM教育建设协同力。融合校内外资源。实施“实验室进课堂”计划,建立“把科学实验室搬进中小学课堂”“在科学家身边成长”“与科学家一起研究”机制,每年推动百名院士专家进校园,组织逾万名中小学生进高校、进团队、进项目开展个性化学习;开发科普研学线路40条,建立科普基地359家,校外科学教育场所总面积达46万平方米,实现市级科学教育实践场所县域全覆盖;认定重庆大学等11所高校、科研院所为培养基地,吸引100余万名青少年参与。均衡城乡区域配置。持续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,深入开展“科学教育区县行”活动,强化数字技术赋能,在优质课程共建、教师队伍共育和科创资源共享等方面精准施策;推动建立成渝地区STEM教育协作体,支持教育系统共建科创基地、共办科创赛事、共孵科创项目,构建跨区域科教协同发展新生态。建设互联互通平台。构建“市级共享基地—校级特色空间—云端虚拟实验室”三级资源网络,推动设备、课程、数据全域流通;搭建STEM教育大数据平台,实时采集学生项目过程数据,支撑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。

  深化评价改革,激发STEM教育建设新活力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研制“STEM教师能力标准”“STEM空间建设标准”“项目式学习质量标准”“学生素养发展标准”“校企合作澳门百利宫官网标准”等5项核心标准,探索STEM教育过程评价和增值性评价,开发“STEM素养数字画像”,将STEM合作学习态度、工程思维、实践能力、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、科学探究精神、家国情怀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。构建质量检测与风险预警体系。运用数字画像技术,通过调研、督导、视导等生成《STEM教育发展年度报告》,涵盖课程实施率、设备使用率、师生比等关键指标;市级层面设立“城乡均衡度”“校企合作稳定性”等红黄灯预警阈值,并配套动态调整预案,形成科学监测与及时响应的管理体系。强化评价结果应用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,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学科中探索设立STEM试题,发挥评价导向作用;建立“测评—反馈—改进”动态机制,定期汇总分析评价结果形成区域教育质量报告,为教育行政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,推动教师调整教学策略,实现评价从“单一考核”到“赋能成长”的转变,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。

(责任编辑:苏鑫)

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¥注册网址 中文域名: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¥注册网址.政务

京ICP备10028400号-1 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 网站标识码:bm05000001